公派留学,与新中国同行 -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招生信息官

记者 日本无线码2021芒果


1950年,向东欧5国派遣了35名留学生,同年,首批33名东欧留学生抵华,这一来一往,开启了新公派留学事业的先河。从新成立初期培养国家紧缺科技、外交人才的重要渠道,到改革开放的先行先声,再到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主力军,国家公派留学作为留学事业的引领性力量,始终是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支点,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、教育改革创新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,作出了卓越贡献。

扬帆启航

1949-1978: 新成立初期的留学报国初探。新成立后,百废待兴,百业待举,急需大量社会主义建设人才。1951年1月,中共中央决定实施“向苏联大规模派遣工科留学生”的政策,并于同年8月首次向苏联派遣了375名留学人员。向苏联学习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也成为新成立初期最直接、最便捷、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。据统计,1950年至1965年间,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共派出10698人,回国8013人,其中向苏联派出留学生8414人。这其中产生了多位党和国家人、200多位院士、200多位省部级官员、100多位军队将领、诸多享誉世界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,为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。江泽民、李鹏、钱其琛、周光召、宋健等都是这一阶段留苏学生中的优秀代表。1966年,受“文革”影响,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全面停滞,直至1972年下半年才逐渐恢复。

与此同时,1950年,随着新接受的首批33名东欧留学生抵华,也开始为许多国家,特别是为广大发展家培养大批急需人才,为巩固中外关系、增进中外人民友谊、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劈波斩浪

1978-1996:与改革开放同行,国家公派留学规模持续扩大。1978年6月23日,邓小平同志作出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;12月18日,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,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。自此,在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足迹中,大规模派遣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成为留学事业蓬勃发展、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。12月26日,新首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学人员启程,打开了向美国派遣留学人员的第一条通道。多年后,这52人中,李衍达、陈俊亮、柳百成、张楚汉、张恭庆、姜伯驹等6人成为两院院士,赵南明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,归国学者们获奖无数,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。1983年,邓小平同志提出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”;1993年,“支持留学、鼓励回国、来去自由”的留学工作方针确定;1994年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要“建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,使来华和出国留学生的招生、选拔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”。国家公派留学在摸索中逐步踏上正轨,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。据统计,从1978年至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前的1995年,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共计50511人,培养了白春礼、闵维方、周小川等一大批两院院士、高校、省部级官员,以及各领域的杰出人才,创办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,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。

编辑: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招生信息官

审核:日本无线码2021芒果

2019年12月11日 日本无线码2021芒果

最新更新